中新網北京6月26日電(吳濤)兩把高腳凳、兩個麥克風、兩個耳機、一個大屏幕,三面透明玻璃圍起來,再加一個觸屏操作臺,這就成了一個迷你KTV。伴隨著共享經濟的浪潮,這樣的KTV在全國多地出現,並開始引起年輕人的追捧。
為什麼迷你KTV開始走熱?都是什麼人在使用?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?還有哪些方面有待改進?中新網記者對此進行了體驗與調查。
北京某商場內的迷你KTV。中新網 吳濤 攝
迷你KTV體驗較為順暢 音效差強人意
近來,全國多地出現了迷你KTV,覆蓋範圍很廣,它們或坐落在購物中心內,或在電影院旁,有的還安置在城市地鐵地下人行通道內,品牌也不少,有咪噠miniK、友唱M-bar、聆噠miniK等十幾種,外形上則大同小異。
隨著迷你KTV的走熱,中新網記者進行了體驗,其使用起來很簡單,用微信掃描屏幕的二維碼登錄,然後點歌、支付費用,就可以唱歌了。在唱歌時,外面很難聽清裡面在唱什麼;在裡面戴著耳機也聽不到外面的嘈雜聲,KTV音效方面差強人意。
此外,迷你KTV在一些細節處理上可圈可點,房間內自帶空調,溫度適宜;有的迷你KTV在顯示屏旁邊還設置了小桌子,可放水杯等隨身物品;有的還能把用戶唱的歌曲錄音並發送到該用戶的微信上,方便過後查看。
某迷你KTV,一首歌8元。中新網 吳濤 攝
收費被指偏貴 部分迷你KTV忙時加價
迷你KTV收費模式多樣化,可按照單曲收費,也可以按照時間收費,而且不同的品牌收費標準也不一樣。以友唱M-bar為例,北京地區單曲收費8元,15分鐘收費20元、30分鐘38元、60分鐘58元。
迷你KTV運營主要有品牌方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,隨著加盟商的增多,中新網了解到,其實迷你KTV的消費定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。比如在三、四線城市,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,迷你KTV機櫃購買方或加盟商是有議價定價權利的。部分縣城內的迷你KTV,每首歌曲或低至5元。
中新網在採訪中了解到,不少用戶反映迷你KTV價格較貴:「不知不覺就花了100多元,一首歌8元也太貴了點」。另外,部分迷你KTV和網約車一樣,增加了調價的功能。友唱M-bar顯示,忙時最高可加價2倍。